蘇富比秋拍封面是一件卡地亞的代表作,【水果錦囊】(Tutti Frutti)風格的手鍊,最後以1390萬港元落槌成交,源自20世紀初誕生的全新設計理念與經典歐洲美學相遇,並向東方的神祕異域風情致敬,雖然當時出現了無數極具創意的經典之作,卻很少有能夠與卡地亞的水果錦囊相媲美的,卡地亞家族對於印度風格設計的最初嘗試始於1901年,當時亞歷珊卓皇后(Queen Alexandra)委託皮埃爾.卡地亞(Pierre Cartier)設計製作一條項鍊,用於搭配她的印度禮服,但是直到1911年雅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拜訪印度,才將東方風情的活力與勃勃生氣注入卡地亞的設計之中,如此一來卡地亞開始受到因度貴族們的青睞,開啟另一個新頁。
深受印度及波斯文化影響【水果錦囊】(Tutti Frutti)珠寶以蒙兀兒水果花草為靈感,每一件作品都由一顆顆精雕細琢的藍寶石,紅寶石,或者祖母綠,與鑽石鑲成的緞帶交織而成,卡地亞因此成為印度王公們拜訪法國時的必經之地,1970年這些珠寶被命名為【水果錦囊】(Tutti Frutti)以它們的鮮豔的顏色與華麗的質感著稱,是卡地亞於裝飾藝術(Art Deco)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卡地亞典藏系列的第一位總監努斯堡(Eric Nussbaum)曾經提出【水果錦囊】(Tutti Frutti)反映了印度【生命之樹】象徵,是最為珍貴優雅的作品,2014年一條雅詩蘭黛夫人及伊芙琳蘭黛夫人收藏的【水果錦囊】手鍊於紐約蘇富比以超過210萬美元成交,創造了【水果錦囊】手鍊的世界拍賣紀錄。
這次封面拍品是於1928年左右製作,象徵了東西方藝術理念的融合碰撞,更展現出卡地亞的豐富歷史,是完美工藝的永恆標誌。
獨具魅力的藍色鑽石擁有猶如蔚藍大海般的亮麗顏色,被視為世界上最稀罕的彩鑽,雖然藍鑽有較多的色調變化,它的色彩飽和度範圍並不寬泛,如此一來,藍鑽的顏色愈是濃郁愈是珍貴而令人喜愛。
受鑽石晶體結構內的天然硼元素影響,藍鑽才得以顯現其充滿魅力的顏色,硼元素含量愈高,藍鑽的顏色就愈深,值得一提的是這天然的微量硼元素賦予了鑽石導電能力,使其成為半導體,並被歸類為(Type II b)型鑽石,深彩藍色的純淨鑽石僅占不到藍鑽的10%,蘇富比拍賣的5.14克拉梨形深彩藍鑽很遺憾流拍了,原因有二,一是藍色為深藍彩而非艷彩(Vivid Blue)使的視覺上看起來顏色偏灰暗,淨度亦不夠純淨為SI1淨度,反而保利香港珠寶秋拍的一顆瑰麗璀璨 8.26克拉濃彩藍色鑽石戒指以12036萬港元成交,令人刮目相看, 頂級珠寶作為資產配置的穩定投資與收藏理念已經為大中華區廣大收藏家所認可與推崇。品牌的歷史故事與經典設計永垂不朽,得到廣泛的關注與熱烈的捧場!
本篇文章擷取於萬寶週刊第1255期,出刊日期為11月17日,於每週五全省書局或便利商店開始舖貨,因擷取文章時間與出刊日期會有時間差,請網友見諒,若想掌握最新最快的消息,歡迎長期訂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