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3月22日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終於在5月18日中美聯合聲明發表後,結束熱戰。美股期貨盤應聲大漲,全球股市同步慶賀。台股指數是否有機會向今年屢攻不破的11000點做挑戰?
2018年的台北股市,從1∼5月,曾經有1月23日11270點、3月22日11120點、4月11日11016點、以及5月15日10978點,這四次分別攻上或接近11000點。其中以五月這次的第五招玫瑰心理線,在5月11日和5月14日連續兩天鈍化在100沸點最為強勁,雖然出現四天的回檔,並不排除再次向11000點挑戰的可能,問題只是能否站得穩。
中美貿易戰的背景非常複雜,從3月22日到5月18日的互相以高關稅攻擊對方,最後很可能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上大衰退,經濟櫥窗的股市當然因此而得了躁鬱症。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當然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解決,但是雙方能從熱戰流彈四射轉向談判桌,股市和期貨市場必然會回歸基本面和資金面,重新檢視3月22日以前的多空因素。
如果中美貿易戰的爭端可以暫時被忽略,則今年資本市場的主要議題將聚焦在利率上升和美元強勢的議題上,以及景氣循環是否能持續高檔。那麼我們就可以回歸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為主的第一招五面看大勢和第五招玫瑰心理線來操作台指期、電子期、金融期甚至摩台指。以總體經濟面的台股總市值4月30日的數字為一兆美元,這已經高達GDP 5500億美元的1.8倍,台股從1990年的歷史性崩盤,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到公元2000年網路泡沫崩破和政黨第一次輪替,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雖然外部因素都不相同,但是總市值高於GDP一點8倍以上的危險訊號,泡沫跡象會開始進入高檔大幅震盪,杯弓蛇影的泡沫期。
啤酒如果沒有泡沫是非常難喝的,但是泡沫太多會形成虛胖高估,1.8倍到2倍持續3∼6個月是可以容忍的範圍,但是很容易受到新的外界變數影響,而出現快市變盤。
畢竟台股的經濟規模較小,一兆美元的總市值與5500億美元的GDP,與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18兆美元的GDP,和中國12兆美元的GDP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所以當大船駛過,小船當然會跟著晃動不止。
我常在想如果投資人可以把以下十檔美國股票,和十檔台股權值股,分別建立一個ETF概念的投資組合,搭配選擇權和台指期的多頭和空頭避險操作,那麼不管是中長期或短期的績效,恐怕連股神巴菲特也要豎起大拇指。
這十檔美國股票是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騰訊、波克夏、阿里巴巴、臉書、摩根大通、嬌生,另外十檔台股權重股則是台積電、鴻海、台塑化、中華電、國泰金、台塑、南亞、台化、富邦金、聯發科。
現今時代資本與勞力密集,要像50年前一樣成就富可敵國的大型企業幾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透過投資組合擁有強勢貨幣資產和期貨選擇權的適度避險,才是避開每次泡沫的秘訣。
本篇文章擷取於萬寶週刊第1282期,出刊日期為5月25日,於每週五全省書局或便利商店開始舖貨,因擷取文章時間與出刊日期會有時間差,請網友見諒,若想掌握最新最快的消息,歡迎長期訂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