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品牌小將發光:達運光電/title>
萬
寶FB粉絲專頁歡迎來按讚
精密機加工猛將上市:
時碩工業
跳脫機加工產業傳統思維 鎖定一流客戶維持強勁成長
◎莊正賢
相信各位投資人都還記
得一檔去年初登陸興櫃的機加工新兵時碩工業(4566),當時我就特地前往拜訪經營團隊並介紹給各
位投資人,時隔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家績優股就即將報到上市市場,實力驚人。之前也與各位投資人介紹到過,這間機加工廠已經連續四年營收年成長率超過20%,這在同業間可以說是超群絕倫的優異表現,而且公司的掌舵人黃亞興董事長更意外的並不是技術出身,然而
卻可以帶領公司跨足汽車、工業、航太等各個領域,往來的客戶更都是業界一流大廠,這樣卓越成績的背後究竟有什麼奧秘?今天便再次帶投資人來了解並鄭重推薦
這家精密機加工猛將---時碩工業。
全新經營模式維持高度成長性
過去大家普遍對機加工
廠商的印象基本上就是傳統黑手,只要有相關背景經驗,再加上一台CNC加工機就可以接單做一些小零
組件出貨,但隨著產品邁向高階應用和高精密度要求,沒有持續投入資本支出的小廠會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就是智伸科(4551)、
宇隆(2233)等大廠,但即使規模變大了,重點仍是機台跟人才兩個面向,唯有不斷投入機台設備和
人才訓練才能帶來營收成長,而且為了追求高毛利率,產品都不斷往高階的車用、醫療、航太等領域拓展,這些產業供應鏈的特色就是認證期長而且嚴格,客戶往往
都要看到設備才願意下單,等於產能擴增的時間的時間還得更早,如何拿捏擴廠和認證得時程讓產能和客戶訂單搭配在一起,非常考驗廠商的資本和管理能力,這也
是為什麼很難看到機加工廠商連年大幅成長的原因。然而時碩卻仍可以在這樣的產業限制下繳出連續多年大成長的成績單,就是因為公司已經跳脫出傳統製造為重,
轉型成為服務及管理導向的全新模式。
創立時碩初期,黃董認
為技術是首要能力,因此公司從頭大量投入技術開發,但另一方面黃董認為製造端並不是重點競爭力所在,再加上國內機加工產業聚落非常完善,找尋協力廠商並不
困難,因此時碩傾向保留關鍵的製程自行製作,其他次要的製程就委由協力廠商代為加工,黃董則善用過去的業務經驗著重與客戶對接,拓展業務。特別值得一提的
是由於時碩也專攻車用、航太等訂單穩定長遠的訂單,因此在長期的委外代工需求下,時碩可以說服協力廠商投資相關設備,大幅降低本身資本支出的負擔。可能有
人會發現時碩的毛利率低於其他同業的水準,最大的原因也正是如此,時碩讓協力廠商分擔設備投資的情況下則必須做出部分讓利,但這樣共榮成長的策略確實讓時
碩降低了產能擴充不及的後顧之憂,可以全力開發客戶維持強勁的成長動能。總的來說,時碩已經不是傳統專攻製造的機加工廠商,而是一家運用材料知識、工程技
術、品質管理能力並提供解決方案的工程服務團隊,公司的策略也不是投入產能規模,而是評估值得開發的產業市場、找出一流的客戶,並全力投入開發!
鎖定一流客戶
安全氣囊穩步成長
時碩創立至今已經有17年的歷史,初期很快的就切入汽車、工業、航太領域取得成績,但公司曾經也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遭遇挫折,營收狂掉一半,不過黃董痛定思痛,更加緊布局強化核心技術並鎖定具長期發展潛
力的市場進行開發,也是在這時導入了利基型的汽車傳動與減排系統零組件產品,奠定了公司目前安全氣囊、傳動與節能類金屬件、工業應用類金屬件和航太應用四
大事業群,形成穩定且具成長力的營運結構,而公司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鎖定產業中的一流客戶進行開發,雖然這些大型國際客戶認證更難,不過黃董認為打進一
流客戶可以帶來指標效益,即使初期投入時間長也非常值得,眼下時碩的大客戶都是各個領域的前幾大廠商,公司近幾年來的高速成長也正賴於過去這些的努力累積
的爆發動能。
目前時碩最大營收比重
在安全氣囊類的產品,以2017年前3季來
看就占了約38%,過去時碩專攻安全氣囊領域產品其實也已經有10多年經驗,從創立初期就打入了國際車廠的供應鏈,到現在已經打進了Autoliv、KSS、TAKATA等多家安全氣囊大廠,這幾家總合
的全球市占率超過65%,非常可觀。提到安全氣囊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國內的大廠劍麟(2228),但其實劍麟專攻充氣殼體,而時碩鎖定的是氣體發生器兩頭的精密零組件像是點火座、殼體基座、擴
散器及封口件等,二家廠商產品完全沒有重疊。放眼未來,全球安全氣囊市場可望持續成長,除了新車自然成長量以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被動安全需求提升,車
輛安裝的安全氣囊數量可望增加,Bloomberg預估2015∼2020年全球安全氣囊銷量將有3.8%的年複合成長
率,時碩已經占有市場重要地位,非常可望受惠這波成長趨勢。
燃油傳動產品獨具利基
工業產品可望持續成長
眼下電動車已經是汽車
市場的確定趨勢無疑,但目前全球的汽車市場仍以燃油和Hybrid車種為主,這些傳統的車種也在環
保意識下不斷改進系統結構加強節能和運行效率,舉例來說,一般車輛引擎產生的效能其實只有20%可
以被運用到汽車動力上,大部分都在震動、排氣、和熱能佚失中浪費了,改進的空間非常大。時碩便看到這樣的商機與加拿大汽車動力總成零組件商合作,打入了OAD(發動機單向偶合減震器)中的樞軸組件、皮帶輪
等零件供應,這項產品由於合作廠商具有全球獨家專利,逐步導入全球各大車廠,具有極高的市占率,也貢獻了部門很大比重的成長,另外還有DCT變速箱和驅軸減震器等其他燃油傳動零組件產品,客戶包括BorgWarner、MAGNA等國際汽車零組件大廠。這系列產品2017年
前3季占了公司營收約32%的比重,再加上
平均毛利率遠優於其他事業產品,因此也是公司近幾年成長的重要推手之一。
工業應用類產品市公司
第三大營收來源,從工業儀表、自行車零組件、油壓控制系統到半導體設備零組件都有涉獵,公司也很早就打入EMERSON這
家工程服務大廠。放眼未來隨著石油價格持續升高,各類儀表需求可望持續增加,另外在全球半導體投資持續增加下,公司也可望受惠相關商機。
四大事業群穩定富潛力
長期成長動能可期
時碩最後一個事業群就
是航太領域產品,時碩切入航太的領域非常早,但其實公司主要的目的在於提升技術實力和培養人才,有在關心航太相關領域的投資人應該都很熟悉,這個市場的門
檻很高,但也不容易賺錢,主要原因是下游大廠過於強勢,因此縱觀國內航太廠商其實也沒有過於傲人的獲利能力,不過這塊業務仍有訂單長久穩定的特色和證明技
術實力的價值。時碩一開始便找對了人才跨入航太領域,更鎖定大廠不願做,小廠不會做的利基產品切入,目前有像是推力反制動器和燃油伺服器與控制系統配件產
品,客戶包括有UTC、MEGGIT等航太
零組件大廠。以去年前3季來看雖然只貢獻了營收8%
的比重而且獲利貢獻不明顯,但公司表示切入這塊領域的實力證明可以提升客戶的信賴感,無形中帶來更多訂單。
長期來看,安全氣囊領
域仍會是公司營收的最大比重,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安全氣囊產品因為TAKATA召回事件的替換
需求有大幅度的成長,這波替換潮到去年已經告一個段落,2018年成長會稍微放緩。比較值得期待的
是燃油傳動各項產品可望受惠客戶市占率和出貨不斷提升挹注公司營收,成長幅度仍可望維持強勁,另外工業類產品在高階自行車驅動系統零組件和工業儀表產品的
出貨帶動下也可望有雙位數以上的成長。以財報表現來看,公司從2014∼2016年維持著強勁成長,稅後純益也從0.43億成
長到1.3億,2017全年營收也有24.65%的高度成長,也是連續第5年營收創歷史新
高,累計2017年前3季稅後純益也已經超
越2016全年表現,EPS達2.71元。公司的股價目前約在80元附近的價位,以2017年的EPS來看本益比超過20倍,但有鑒於公司的成長幅度較同業來的大,評價仍算合理,放眼2018年
公司可望維持成長動能,掛牌蜜月行情可期。
每
天提供第一手產業消息!
總
編開講 LINE@
立
即加入https://line.me/R/ti/p/%40beri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