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珠寶拍賣的圖錄封面通常都是用最高價金額的拍品,或者難得一見的翡翠珠鍊,緬甸鴿血紅紅寶,罕見的粉紅鑽及藍鑽為主角,這次卻大膽用知名設計大師-陳世英的精雕瑪瑙配鑽石白水晶項鍊作封面,整條項鍊充滿了藝術家個人的風格,但是並沒有運用到任何稀有高價的寶石材料來創作,而是色彩純淨單純,常見的瑪瑙搭配白水晶與鑽石,看似簡潔容易其實充滿了藝術家本身的哲人思想,其設計充滿戲劇性,夢幻迷人、令人遐想翩翩,而且別具雕塑質感,衝破工藝與珠寶藝術的疆界。陳世英致力運用其超卓技藝,為廿一世紀珠寶帶來嶄新的創意表達。他在設計中融入傳統與創新物料,為中國古代石雕藝術注入生命力,同時對太空時代鈦金屬的應用、寶石鑲嵌技術加以探索和改良。2012年,陳世英成為首位擠身巴黎古董雙年展的亞洲珠寶設計師。時至今日,他的設計獲全球藏家追捧,更在各大博覽會佔一席位,包括於馬斯特里赫特舉辦的TEFAF歐洲藝術博覽會及倫敦大師傑作展。本次共有五件陳世英的珠寶創作各具特色,蘇富比想突破過去收藏家只買材料價值的概念,希望導引收藏家認知到創作與創新的附加價值,就如同收藏當代油畫與雕塑一般,不可只以運用媒材來判斷其價值性,結果如何值得期待。
壓軸的是好久沒有出現在市場上,讓大家眼睛一亮的艷彩藍鑽,「愛」鑽之美 5.00克拉方形艷彩藍色VS2淨度鑽石配鑽石戒指,預估價:9800萬∼1億2000萬港元,艷彩藍鑽素為最受藏家追捧的寶石之一,其受注目的程度亦反映在其價格之上:每克拉艷彩藍鑽的價格已達100萬美元,而且不斷再創高峰。事實上,每33000顆被開採並達寶石級別的鑽石當中,只有約一顆具有最高級別的火彩及豔彩色調。藍鑽為最早期在哥爾肯達(Golconda)的克魯礦山(Kollur Mines)中被發現的寶石之一,是備受珍視的天然瑰寶。
藍鑽形成於下地幔層,其無與倫比的藍色來自於硼分子,只有在遠古時期超深層海洋中才能發現的元素,除此之外,還要經歷一系列動盪的地殼變動才能到達地球表面,被人們所發現,正如GIA證書所述,切割打磨彩色鑽石絕非易事,即使細微的誤差也能對其顏色、淨度、穩定性以至於整體的價值產生巨大影響。而藍色鑽石的切割與打磨過程更具挑戰性,每一步都需要工匠的細心觀察和判斷。正因如此,只有經驗最豐富的切割匠師才能勝任此項工作。藍鑽在鑽石界享譽盛名,重達70.2克拉的「神像之眼」藍鑽(Idol’s Eye),傳說曾經鑲嵌在印度神像的眼睛上,神分玄妙,著名的「希望之鑽」(Hope Diamond),最初重達112.50克拉,由著名歐洲珠寶商Jean-Baptiste Tavernier帶入法國,後來售予國王路易十四,經工匠切割成67.12克拉,法國大革命之後屢經轉手,最後成為45.52克拉的名鑽,如今珍藏於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松林藝術博物館,向全世界展現了艷彩藍鑽的非凡魅力。
作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愛」不言而喻而又無所不在,與獨特不可替代的珍寶相得益彰,更是連接自然和人類的紐帶,該拍品即由此得名。純淨璀璨的自然界瑰寶加上巧奪天工的後天打磨,愛之鑽的美無法替代也無可比擬。
本篇文章擷取於萬寶週刊第1301期,出刊日期為10月5日,於每週五全省書局或便利商店開始舖貨,因擷取文章時間與出刊日期會有時間差,請網友見諒,若想掌握最新最快的消息,歡迎長期訂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