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學藝術」一直都是我建議想要進入「藝術產業」的新鮮人或是想轉換跑道的職場人仕最佳的學習方式之一,21世紀一向被視為「二度文藝復興」,「藝術投資」更是熱門話題後,雙重加持之下,藝術家電影不僅是導演的夢想,更是進軍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選項之一!最近剛上映的院線片「匿名的畫作」就以獲得4大奬項強勢登場,這部融合「藝術與親情」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擊劍大師》奧斯卡九強名導卡拉斯哈洛的感人新作。
其實籌拍藝術家电影困難重重,就以千禧年由艾德.哈里斯自編自導自演的「波拉克和他的情人」為例,這部電影耗資一億美元,電影敍述「美國表現力最強大的畫家∼波拉克(1912∼1956)的一生,導演必需找到幾位臉孔酷似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家、場景道具更要回到70年前的紐約,1999年由007主角皮爾斯洛南及雷妮羅素所主演的「天羅地網」還要商借美術館才能完成。
在我收集的600部「相關藝術電影」概分5大類:第一類就是上述藝術家的傳紀電影,例如後印象派的梵谷(1853∼1890)一生曲折離奇的故事就已經六度被搬上大銀幕,從1956年由寇克道格拉斯主演的梵谷傳到最近由《潛水艇與蝴蝶》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所導的《梵谷:在永恆之門》。這類電影市場大每年都有新片上映。第二類是藝術市場不可承受之重∼也就是「偽造」,這類帶有「偵探推理」的電影最早見於1966年由奧黛麗赫本與彼得奧圖兩大天王所主演的《偷龍轉鳯》,最近數位版DVD上市,帥哥美女、名車、巴黎美景盡收眼底,另外日本2012年的《鴈品-京都美術事件》及韓國由朴熙坤執導的《仁寺洞醜聞》也都精彩無比。第三類的藝術創作電影則是帶有《回到未來》的時空背景,例如美國由伍迪艾倫執導的《午夜巴黎》2003年由日本大導演黒澤明所執導的《黑澤明之夢》。第四類是藝術教育影片,早期日本 NHK、英國的BBC,美國的國家地理頻道。第五類是紀錄片,有些帶有劇情,活潑有趣,如2018年的《拉斐爾》,有些純屬紀錄,文建會及文化部從早期台灣前輩藝術家到當代藝術都是。
文化產業是21世紀的主流,是經濟實力的堅強後盾,懂得欣賞、珍惜是基本,至於收藏藝術品甚至投資賺點大錢,則是另外一門大學問,喜愛藝術∼永不嫌遲!
本篇文章擷取於萬寶週刊第1352期,出刊日期為9月27日,於每週五全省書局或便利商店開始舖貨,因擷取文章時間與出刊日期會有時間差,請網友見諒,若想掌握最新最快的消息,歡迎長期訂購!
|